真正的“不敷衍”,往往体现在不被人看重的小事上
很多年轻人,在初入职场时,都雄心壮志,立誓要做大事,要成为翻云覆雨的大人物。
然而,现实的逻辑却是——你做得好小事,才能做得成大事。
日本的羽田机场,有一位清洁工大妈,名叫新津春子。
当很多人都在敷衍这份看起来不太重要的工作时,新津春子却在用匠人精神检索地面上的每一个污点。当所有人都觉得“已经很干净”时,新津春子却仍要卖力地擦拭那些看不到的污痕。除了表面上的清洁,除臭、除菌、烘干……这些也都被新津春子纳入到工作范畴当中。
清洁洗手间时,新津春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即便是干手机底部的一厘米宽的凹槽,因为“里面会滋生细菌”。凡是小孩子能接触到的地方,新津春子都用无刺激性的清洁剂来处理污垢。
新津春子对 80 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,并且能讯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成分,从而想出有效的处理办法。
机场的管理人员说:新津春子所做的不是保洁工作,而是技术性的工作。
因为工作出色,新津春子被日本授予了“国宝级匠人”的荣誉称号,并受邀参加了许多综艺节目,还出版了一本畅销书。而她工作的羽田机场,曾连续四年被评为“全球最干净机场”。
如今,新津春子负责管理700人的清洁队伍,维护着羽田机场的每一个角落。
在新津春子的身上,我们看不到对工作的一丝敷衍。
那些无人注意的角落,那些看不到的细菌,那些明明“差不多”就OK的清洁工作,却被新津春子以一种匠人态度做到了极致。
而“敷衍”的工作态度,却是很多职场人的通病。
老板让做的文案,直接从网上搜索,然后复制、粘贴,连作者名都忘记删;年终总结基本都是空话,没有实质性的内容,错别字还一堆;对待客户的投诉,与同事互相推诿,直到客户发怒投诉到上级监管部门……
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这些,“看起来不重要”的工作敷衍?——因为我们以为,这些工作老板不重视、领导不检查、别人不注意。
但其实恰恰是这些小事,才能测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,因为对待重要的工作,大部分人都会全力以赴,毕竟做得好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。
而对小事“不敷衍”的珍贵之处就在于——我明明可以敷衍了事。
你敷衍工作,工作也会敷衍你
我们在入职一家新公司时,如果问起转正期限,大部分人事会说“ 1~3个月,看工作表现”——其实这是一句空话,但却又不得不重视。
因为,工作表现没有衡量标准,但是不管是老板、人事还是你的直属领导,他们都会默默关注你,看看你对这份工作是否敷衍。
当然,敷衍有敷衍的回报,不敷衍有不敷衍的待遇。
我们公司曾经入职了两名同校毕业的实习生。一位长得花枝招展,能言善辩,老板在时,她用力表现,格外卖力,但每次交出的工作结果,却错误频出,当同事指出她的错误时,她常常一脸不屑地回复:“这也算问题吗?”
而另一位和她同时入职的女孩,虽然其貌不扬,也不太爱说话,但是对待工作十分认真。不管是老板交给的任务,还是同事交办的小事,她都能超预期完成,而且会反复检查好几遍。和她工作的同事,都对她十分放心。
一个月过后,其貌不扬但工作从不敷衍的这个女孩,顺利转正了,而且被老板看重,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。
两个半月以后,那位长得花枝招展但总是应付了事的女生,因迟迟没有转正,觉得公司对自己不公平,而主动辞职了。
其实,公司没有对她不公平,对不同工作态度的人,给予各自应得的待遇,就是最大的公平。
如果眼瞎的公司,对“敷衍”和“不敷衍”的员工,都给予同样的待遇,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。
你敷衍了工作,也别指望工作会厚待你。
曾经有位资深人事分享过她的洞见,她说
“大部分频繁换工作的人,都是想找一份能够让他敷衍的工作”。
但是,没有一个老板会傻到让你敷衍。
你敷衍工作和老板,就是在敷衍自己和未来。
“不敷衍”是职场人的顶级自律
当我们谈起自律时,我们想到的大都是工作之外,一个人如何主动约束自己的样子。比如,坚持早起、坚持阅读、每天健身等等。然而,在职场中,也有着一条隐形自律标准,那就是——看一个人对工作是不是敷衍。
为什么说它是隐形自律标准?
因为,自律的含义本身就是“在无人督促和要求的情况下,自己主动去做需要付出努力的事”。这本身就不容易。
而把自律放在职场上,就更不容易了。因为当我们用时间和精力换取报酬时,我们总想尽量降低成本,否则就会觉得不值。
另一方面,每一份付出,我们都希望有人关注,有所回馈。
然而,那些我们认真对待的小事,常常不能很快让我们获取价值,收获回报。
因此,“不敷衍”的工作态度,才格外难以坚持。
成为好学生最难的,不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,努力学习,而是老师不在时、同学玩耍时、家长不督促时,依然能够约束自己,主动学习。
而职场人的顶级自律,也同样如此。
最难的不是在老板交办的重要工作上拼尽全力,而是对任何一项工作都绝不敷衍,即使这项工作微乎其乎。
“不敷衍”的意义
你可能会对“不敷衍”的工作态度有所质疑,觉得这样的工作方式既低效,又无意义。
但其实,正如茨威格在《断头王后》所说:
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,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。
那些常常敷衍了事的职场人,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日子,不得不用加倍的努力,把浪费的机会赎回。
而那些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的人,他们的每一次全力以赴,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。
01“不敷衍”让你成为职场上的不可替代
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,就是从不敷衍,死磕工作的人。
1927年获得哈佛博士学位的陈岱孙,被清华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和系主任。
当时,清华大学对老师的备课讲义还没有明确的要求。但是陈岱孙每次上课前,都要花3个小时准备讲义。他的讲义逻辑严谨,条理清晰,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准确无误。
一次,一位学生因家中有事,错过了听课,于是便想找陈岱孙借讲义抄一下。
陈岱孙在翻看讲义时突然有了新的想法,于是他让学生等他把讲义补充完再抄。
学生不解,于是问道:“已经讲完的讲义,还需要再补充吗?”
陈岱孙回答道:“不管讲过多少遍的讲义,我都会不断进行修改,即使改上一百遍我也愿意,因为这既是我的职责,也是对你们负责。”
正是陈岱孙这种,从细微处入手,不敷衍任何一个工作细节的工作方式,让他在清华获得了极高的声誉。每次陈岱孙的课都座无虚席,后来甚至一些不喜欢经济学的学生,也因为他而爱上了经济学。而陈岱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也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经济学人才。而陈岱孙的名字,也一度成为了清华的“不可替代”。
而回归到日常工作中,当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时,也能从中收益,获得认可,成为企业、甚至行业内的不可替代。
因为,对每一项工作的不敷衍,本身就能拉开和其他人的职场距离。
02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
朋友小叶是一名室内设计师,对工作十分认真。每次接到客户的订单,她都要反复和客户沟通,一遍一遍地测量室内空间,颜色校对时也会在明暗光线下拍摄不同的照片,发给客户看。
这样对细节从不敷衍的小叶,获得了大批客户的认可,而小叶也很快成为了小组负责人。
突然有一天,一位曾经的老客户联系小叶,说他开了一家室内设计公司,希望小叶能过去当设计总监,薪资是现在的3倍。
原来,在为这位客户做设计方案时, 小叶的工作态度,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于是在客户,打算开室内设计公司时,第一个便想到了小叶。
其实,小叶在服务客户时,从来没想过要去争取资源,积累人脉。她只是想着,把自己接到的所有工作做好,但谁知,在认真工作的过程中,却无意洒下了种子,让自己获得了意外的收获。
在日常工作中,很多人都在努力地融入更大的圈子,去拉资源、攀人脉。其实,社交的底层逻辑是等价交换,如果你自己对待工作敷衍了事,每天上班就是混日子,你再怎么积累人脉,都没有用。而相反,如果你本身很有能力,工作又认真负责,那么资源和机会就会被你吸引来。
奥黛丽·赫本曾经说过:
“我从不试图摘月,我要月亮奔我而来。”
在工作中如何才能“让月亮奔我而来”?
——不敷衍。
如何才能真正做到“不敷衍”?
01对工作指令认真倾听,反复确认
想要做到“不敷衍”,首先得明白你接手的任务是什么。这一点需要你与下达工作指令的人,进行有效沟通。
倾听和确认是有效沟通最重要的部分。
在倾听对方下达工作指令时,要集中注意力,并且不要打断对方的发言人,需要注意提取对方语言中的关键信息。
在与对方核实工作内容时,要核对三个关键点:
①工作内容的具体目标是什么?
②什么时候完成?
③遇到问题找谁反馈或帮忙?
了解了这些问题,你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。否则很难做出让老板满意的工作成果。
02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错误
“敷衍”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——无视错误,得过且过。
曾经我在一家公司负责公众号时,让两位实习生检查待发布文章的错别字,半小时后,这两位实习生给了我一份修改完毕的文章。当时,我手里还有别的工作,粗略看了一遍,也觉得两个人查肯定是没有问题了。
结果,当天发布的文章,有一处“的”字用错,3处标点符号错误,最离谱的是有一句话里还缺了一个字……这些错误统统都被老板揪了出来。
被老板大骂之后,我回到工位上自我反省。
在与两位实习生沟通时,我发现,其中“的”字”和标点符号的问题,她们俩在检查过程中是迟疑过的,但是因为两人都“拿不准”,又觉得“错误很小”,就都没有谈及此事。
正是这种忽视错误的态度,让我们发出了那样一篇低水准的公号文,而那正是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渠道。
当然,整件事我也有很大的责任。
那件事让我印象深刻。有时,工作流程中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,揪出来改正了,一切无碍。但是,如果无视它,放过了,那么可能会产生难以弥补的麻烦。
如果想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错误,要注意两点:
一是要注意观察细节。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细节,而且即使是同事检查过的工作,只要经过你手,也最好再检查一遍。
二是别忽略任何一次迟疑。就如同上面举的那个例子,当你对不太确定的部分迟疑时,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再去推敲或检查,甚至是请教他人。
03多做一点,超预期完成任务
所谓“超预期”,上级让你做一个选题,你做了两个,其中一个是备选。客户让你解决问题,你不但解决了,还让客户非常满意,继而又给你介绍了几个客户。
这样的“超预期”,比“不敷衍”还要高级。
如何做到“超预期”?
一是要尽量达成目标,并在目标完成时,依然不松懈,争取更好的工作成果。比如,很多人在做销售目标时,常常是刚一达标就收手了,其实这样虽然表面看来无比精明,但是老板却心知肚明,他知道你有能力完成更多、更好。因此即便目标达成了,也不应该松懈,全力以赴才能超预期完成工作,才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二是常做B计划,比如老板让你准备方案,你准备了两份,一份优选,一份备选。老板让你安排行程,你规划了两种路线,可以依照行程当天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。
“不敷衍”的工作态度,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“稀缺”。既然它是“稀缺”,那么如果我们做好了,就拥有了难被超越的竞争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