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倡导就地过年,如同去年一样,还有网友说:第三年了,体谅一下在外地工作的人思乡之心,现在疫情真是打乱了我们过年的节奏。
所以很多人会不理解,可能是连续几年都没有跟老人在一起过年了,老人在家太孤单,自己的年也太孤单。
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,今年相比去年来说可能有太多不同。
比如对新变异奥密克戎毒株还缺乏了解,各国都如临大敌,比如比如说2022的春节,正好是二月一号,三天的后二月四号,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的冬奥会,所以说防疫的压力可想而知。
而我们又是动态清零政策,事实证明,这种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的动态清零措施还是有效的。
而且在动态清零的措施当中,也是越来越注重生产生活和防疫两不误的状态。
那么临近春节,如果按照之前春运高密度的人流迁徙,能不能防得住,能不能保证动态清零,能不能稳定来之不易的局面,可能会有更多的问号。
所以这一次倡导就地过年就有很大不同。
小编觉得可以倡导就地过年,但是必须让大家少一些后顾之忧。
留下来就地过年的,怎么确保他们的年味,哪些儿女不能够回到身边的那些老人,尤其是孤单老人,又怎么保证他们的年味?
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不太好的情况下怎么发挥,各方面的力量如何汇集起来,确保我们老百姓过个好年,这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。
所以说春节回家是一个笼统的问题,需要综合考虑,绝大多数该回家的可以回家,路上做好疫情防控,如果回家没有急事最好还是就地过年。
“就地过年”的本质和目的,是服务于人民群众、造福于人民群众的。
如何让广大在外务工、营商等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群众,过上一个温馨、安宁、难忘、珍贵的年,才是‘就地过年’的价值所在。
四川在线-天府评论12月13日一篇评论文章提醒道,要坚决防止“就地过年”上升为刚性和政策的要求,以免成为“一刀切”,给少数切实有需要回家过年群众添麻烦;再者,凡事皆有度,过犹而不及。
好经能不能念好,往往就是在温暖人心、走进现实、实事求是。
比如,有些长期在外的劳动群体,“双亲”身体不适等问题,也需要能够在符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,有序安排回家过年。
总而言之,“就地过年”不能出现“一刀切”,避免出现“反弹效应”。
正如《环球时报》总编辑胡锡进所说:我们要尽可能做到防疫代价最小化,而不是不问代价。
孩子父母亲人都在老家,假如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年还住的是公司宿舍,那这个年过完我可能也抑郁了
年年这么过就别放假啦 更好管理
去年因为老公工作关系就没回老家过年,今年又不能回去,都不知道怎么和老人开口,妈妈和婆婆现在就在倒数日子了,巴巴的盼着过年我们能够回家,让94岁的婆婆和81岁的妈妈难受,是为不孝!好无奈呀!